第(1/3)页 事实证明,工作不仅会抹杀爱好,同样也会抹杀爱情。 毕竟,时间是有限的。 在李毅安刚决定迈出自己的一小步时,那边工作就找上了门。 来的不是别人,劳工部的田永哲,这个部门是婆罗洲工作最复杂的部门——10000多个随时迁移的垦殖点,200万垦殖工人的吃喝拉撒,而且垦殖工人的数量每个月都在增加,垦殖区也在不断的扩大,千头万绪的工作,都归他们负责。 由此可以想象得到劳工部的工作强度,进入办公室后,没有客套,只有直来直去的汇报。 “鉴于目前每个月都有数十万移民涌入,为了加强对移民,尤其是垦殖区的管理,部里的专家认为,借鉴德国国家劳役团的形式,对婆罗洲的开垦工人、建筑工人进行统一管制与训练。” 田永哲将报告放到桌子,说道。 “我也认为很有这个必要,虽然目前垦殖区实施的是军事化管理,但是劳动兵团将有益于加强管理,避免意外发生。” 军事化管理,一直是婆罗洲企业管理的特点,只是因为早期管理人员大都出身于军队,他们自然采用了最熟悉的管理手段,而且就被推广到各个行业。 “国家劳役团……” 翻看着田永哲递交的报告,李毅安的眉头微挑,报告中不仅详细罗列了国家劳役团的制度,同样讲述了其在德国扮演的色彩。 国家劳役团在三德子时代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色彩。每个德国男青年在18岁服兵役前,首先要履行6个月的劳动义务。部分劳役团还被用为军训营。因为其本身就是准军事机构,但是通过劳役团的训练,让德国在战前,就已经完成了上千万人的军事训练。 “先生,目前移民中鱼龙混杂,有退役军人、有农民,有难民,如果不能用强有力的手段将他们管理起来,早晚会出乱子的。” 见总统没有说话,田永哲继续解释着它的好处。 “建立劳役团不仅能加强对移民的管理,而且还能为婆罗洲提供数以百万计的后备军,这无疑是有益于国防的。” “你说的没错!” 正翻看着报告的李毅安赞同道。 “虽然短期内并没有战争威胁,但是忘战必危,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后备力量建设,也是符合我们长远利益的,而且将来我们还要建立全民兵役制度,这个国家劳役团嘛……” 秉持着好的东西要接受的基本原则,李毅安自然是选择了接受。 “三德子的色彩太浓了,我看,可以叫做……” 想到另一个世界西北的定海神针,李毅安说道。 “对,就叫做生产建设兵团,它不仅仅是我们的生产建设大军,还是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的定海神针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