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李毅安之所以会提到易货贸易,是因为通过向欧洲出口缅甸大米,才让他想起来曾看过的资料,战后最初的两年里,西欧各国从俄国进口了大量的粮食,进口总额甚至超过美国。 因为进口俄国粮食、肉类,不需要外汇和硬通货。俄国出口粮食是为了换取机器,以进行战后重建。即使是俄国本身粮食供应很紧张,他们仍然在千方百计的出口粮食——甚至不惜加大对乌克兰粮食的征收,这边刚解放,那边就要求在乌克兰征收4亿普特的粮食,相当于65.52亿公斤粮食,即便是导致饥荒也在所不惜。 重要的是机器,是重建工业所需要的机器。 虽然婆罗洲眼下还没有大片的水稻田,但李毅安的手里有充足的硬通货和船,只在东南亚收购廉价的大米运到欧洲,就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,欧洲各国没有硬通货也没关系,和俄国人一样,婆罗洲也需要机器进行工业化。 但是和俄国不一样的是,婆罗洲钱是不缺机器的,相比于机器更缺人,即便是买了一堆机器,也是放在那里生锈,因为没有足够的工人。 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有必要在欧洲和俄国人抢购机器,哄抬物价了。 在成济德的提醒下,李毅安认识到,婆罗洲并没有那么迫切的需求。而且哄抬机器价格,对婆罗洲也不是件好事啊! 沉思片刻,李毅安说道。 “那么……记账呢?” “记帐?怎么说?” 李洁白等人诧异道。 “基本上就是我们指定一家银行,授信给某个国家,这个授信额度可以是一亿美元,也可以是两亿美元,他们不需要现在交付易货物资给我们,而是采用记账的方式,约定一个交货期,可以是一年后,也可以是两年后,当然,账期是要计算利息的……” 随后李毅安便解释着战前德国的贸易政策,战前的德国与现在的欧洲各国一样,都是严重缺乏的黄金外汇之类的硬通货,这对德国的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,也正因如此,在希特勒上台后,其便推行“去黄金化”的易货贸易。 就是德国和一个国家进行的贸易时要求签订一个《易货贸易协定》,规定双方的相互进出口数量要平衡,然后双方建立一个易货账户,德国从这个国家进口一笔原材料或者农副产品,那么对方就要进口德国同样价值的工业产品,在账户上形成一个对冲,最终的目的是,让账户处于平衡状态,谁也不欠谁钱。通过这种易货贸易,德国既获得了廉价的农产品和原材料这个所谓易货贸易体系,又抢占了英美产品的市场,加速了自己的经济复苏速度,也压制了英美法的经济。 但这只是20世纪的“易货贸易”,到了二十一世纪,又有了新的进化,而推动这个进化的是成为世界工厂后的中国,由于中国资源稀缺,所以需要大量农副产品和工业原料,同时出口工业制成品。但是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手中却没有充足的外汇。 第(2/3)页